常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喝茶养生阳春之时,启陈发新的季节,蛰虫惊动,万物欣荣。
此时人要顺应天地万物,让体内的阳气顺应春天的气息生发出来,重点在疏通肝木之气,肝属木,是春的脏象,肝木的性质就是要疏达,不能郁结。
芳香类物质有通窍之功效,适合品饮花香气高远的花茶、花草茶等。
比如上年秋冬的菊花茶,茉莉花茶香气浓郁,助人体散发冬天积于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春季,人的肝气容易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春季又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因此春季的养生保健工作很重要。
而茶叶由于有助消化、清肠胃、解毒的功效,因此,春季适当饮茶,可以起到清肠、暖胃、养肝的作用。
立春喝茶适当喝点花茶、红茶、铁观音、普洱茶等,可以起到消积解毒、暖胃养肝的作用。
有利于散发冬天积蓄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兼具暖胃、养肝之功效。
而且花茶浓郁芬芳、清香爽口,还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睡意。
茶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述为:“茗,苦茶。茗,味苦,微寒,无毒,主痤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与采之。苦茶,主不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
在这里,茶被记述了性味:“微寒”、“味苦”。
性味,一般称为“四性五味”,四性即寒、凉、温、热;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这两者都与药的功效和主治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为补,而苦则泻,所以茶是兼有补和泻两种功能的良物。于是,也就有了“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中国古代不少史籍都有关于红茶、普洱等茶功效的记载,认为“普洱茶膏能治百病”,红茶具有“醒酒利尿、消食理气、清胃生津、刮肠通泻、祛风镇痛及驱寒解毒”等功效。
引申阅读:立春养生,牢记“五字诀”顺应气候环境的变化,从“立春”日起,人体生理机能也发生改变。立春养生要牢记“五字诀”。
衣:立春过后还得“捂”。
虽然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早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食:多吃辛温食物。
立春养肝,宜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韭菜、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
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萝卜等。
住: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
行:多去郊外走走。(疫情防控期间,少去人多的地方)
立春后,不妨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情志。
防:防躁动,重视心理保健。
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因此每年立春后,心理疾病患者都会有所增多,多为焦虑症、躁狂症等病。
话不可乱说,茶不能乱喝!
《蝈蝈喝茶》,带你一起喝好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