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艾无私节气养生立春2
TUhjnbcbe - 2021/2/26 16:53:00

时间:年2月3日22:58:39

农历:二〇二〇年蜡月廿二,星期三

庚子年庚寅月壬午日

1、早起早睡以养肝;

2、饮食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少食辛辣之物;3、防止旧病复发,不要过早减衣;4、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每天梳头百下;5、戒暴怒,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

立春节气的艾灸

艾灸作用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标志,此时称为“开天门”,就是说气候由阴出阳(立春到春分之间),天渐温,寒渐退,昼渐长,夜渐短,气候逐渐由寒转温,大地由闭藏逐渐开始生发,人体也逐渐由冬藏转入春生,养生也要由“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之后如何利用艾灸调理肝胆功能!

立春过后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在中医的理论中,春季与肝相对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从立春开始,人们就应该着手养护肝脏了。立春时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此时艾灸,可以养阳助生发,调肝养肝,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认为“肝主筋”。肝气旺盛的人四肢灵活而有力。刚刚出生的婴儿大多握紧拳头,就是他们肝气旺盛的表现。所以,当老年朋友发现自己握力下降,也就是手上没劲儿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是肝气虚弱的表现了。另外,腰酸、背痛、腿抽筋、指甲干枯在中医看来也可能是肝气虚弱所致。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如果一个人经常熬夜工作,而且心里总有些郁闷,那也需要养肝。因为总熬夜就会让肝得不到血的濡养,导致肝郁气滞,总开心不起来。

当然,最重要的最应急的是艾灸增加阳气,增加抵抗力,病毒流感不用怕!

艾灸时间

节气灸,在节气当天或前后三天,当然最好是在七天内进行艾灸,其效果更佳!

艾灸的方式方法比较多,而大艾无私采用的罐灸其效果在专业的养疗场所中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更远优于一般家庭盒灸,艾贴等,具体穴位及时间是可以因灸疗对象当时状况调整的,所以还请详询大艾无私各门店,欢迎体验!

艾灸穴位

注意:文中提示或推荐的艾灸穴位,只是针对多数人日常养生的穴位,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状况,如果你的状况特殊,艾灸后对你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异常情况,记得及时咨询大艾无私养生堂各店。

推荐穴位:大椎、命门、肺俞、肝俞、关元、神阙、中脘、太冲、太溪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闭藏的冬天已经结束,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季开始了。春季灸疗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灸疗肝经穴位,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艾灸养生保健推荐穴位——

1、艾灸“太溪、太冲”——助养肝气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被称为“人体第一大补穴”。在五行之中,只有水才能够生根。肝属木,因此在立春时节,以“太溪穴”为主穴,进行艾灸,相当于给肝注入养分,起到培元的效果。太溪穴位于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再以“太冲穴”为配穴艾灸,助阳气的生发。“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太冲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脚趾之间缝纹向上两横指处。

中老年朋友若发现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而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


  

提醒:“太冲穴”也是着名的消气穴。不过大家在生气时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冲穴”,而是要用点按推揉的方式来排泄肝气。

2、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艾灸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灸后记得别喝凉水,勿食生冷,注意保暖哦!保健养生贵在平时,大家开始行动起来吧!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或艾灸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具体你可以咨询灸疗师。

注意:艾灸时应避风;应凝神静气,避免烧灼感,注意体会温热感向腹内深透,能达到腰骶透热为好;艾灸时艾条烧过的灰烬尽量保留在艾条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温热力微,为文火为补,无灰之火灼热力猛,为武火为泻,如果温补养生,应用温火,但要注意艾灰脱落烧伤皮肤。艾灸前后不宜寒凉,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当风、进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适应虚证、寒证及阴证为主,艾灸养生,阳热、阴虚体质者亦可用之。阳热者艾灸乃从治之意,引火归元;阴虚者取其阴阳相长,《丹溪心法》有:“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但阳热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时间短),阴虚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时间长),取“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意。

小知识:

问:遗精怎么灸?

答:灸关元为主。配合中脘,足三里。睡觉前也可以灸涌泉穴

是什么决定了艾灸的效果?

有的朋友在天天艾灸,效果却不满意,影响因素有哪些?

1.艾草品质影响艾灸效果。现在市场上艾草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和商家都极难辨识。

2.艾灸师的医德修养及辨症方案影响艾灸效果。

3.被灸者的对艾灸、中医的认识程度和信心影响艾灸效果。

4.与灸疗师的正确沟通及被灸者的心态影响艾灸效果。

5.艾灸的频率及时间长短影响艾灸效果。

6.自身的体质及健康状况影响艾灸效果。

7.艾灸的氛围和环境,影响艾灸效果。

大艾无私遵循中医世家古法,坚持选用南阳端午艾草作为原料,手工炮制艾灸产品。从根本上保证艾条的纯阳品质,以之施灸,温补元阳,绝无燥火。欢迎广大艾友对比选择。

二十四节气

节气知识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节气由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在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这段时间,一直都被我们称为“春天”。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二十四节气

中文名:立春

外文名:BeginningofSpring

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大风降温

所属季节:春季

时间点:每年2月3日或4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

风俗活动及食物:迎春、春游、鞭春牛等风俗食物春饼、萝卜、春卷等

农事活动:及时灌溉追肥,促进生长

养生:保护阳气、戒暴怒,情怀忧郁

三候: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

节气与习俗

1、祭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2、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3、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养生与进补

立春时节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时节养生着重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我国古有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主条理,有疏通的功能,又因为木有生发的特性,所以肝属“木”。人们常说“肝火上升”。因此,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

另外,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而此时,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千金方》主张春天穿衣服适宜“上薄下厚”。可以说,春天增减衣服应该保护好腿脚,但是上身衣物可以适当减少以适应暖气上升的特点。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人不宜马上去掉冬天的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更应该审慎,不可骤减衣物。

推荐:大艾无私养生堂的九蒸九晒黑芝麻粉实为滋补上品,非一般黑芝麻加工品所能比拟,可以咨询大艾无私养生堂各店。点击图片可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饮食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立春饮食:少吃补品和盐,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春季为肝气旺的时候,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同时,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多也容易发作。春季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辛辣,应选择一些养肝、疏肝、健脾、理气的食物和药材。宜多吃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芹菜、卷心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宜多喝水,防止毒素损害肝脏。多喝水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等,少食辛辣之物。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类食物有些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

立春之后依然比较干燥,喝花茶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由于每一种花、草都有其相应的性、味、功效,如果使用得当,花草茶的确有一定的保健疗效,但需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整,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性温的食用花草主要包括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藏红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欢花、玉米须、芙蓉花、薰衣草等。在搭配时,那些药性温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

除了药性搭配,喝花草茶还需注意身体状况。每一种花草茶都有特别的功效,所以在选择时,一方面需分清自己的体质情况,如热性体质的人,宜选用性寒的花草,而虚寒体质的人则适用性温的花草,对于那些性平的花草则大多都可选用。此外,如果正在服用药物,选用花草茶更应慎重。

节气-食物

五彩素春饼:

材料一(饼皮用料):滚水克左右、面粉克、盐适量、植物油适量

材料二(合菜用料):绿豆芽克、胡萝卜1/2根、黑木耳2朵、糖适量、甜面酱适量

做法1、面粉、盐放盆中,缓缓倒入开水(一定要刚滚开的热水,每个部分都要烫到),用筷子快速搅拌成絮状。等面团温度稍低时,改用手揉面,揉到面团均匀光滑,盖上湿布,静置醒20分钟以上。2、把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分成12等份。手上再抺点油,把小面团一一滚圆、压扁,在两个中间面团涂点油。

3、平底锅烧热,不需要放油,把饼放上去用中小火烙,烙到变色即可翻面,再烙一下看到中间鼓起来就可以了(面团已经半熟,所以烙一下就好,烙得太久变得干硬就不好吃了)。

4、来准备炒合菜,绿豆芽洗净沥干备用。胡萝卜、黑木耳洗净切成丝。

5、热锅放油,先放入胡萝卜丝翻炒,再下入绿豆芽、木耳同炒,撒入盐、糖翻炒均匀,快速翻炒几秒钟马上盛出。

6、薄饼抹上少许甜面酱,放上炒好的合菜,包卷起来就可以吃了。

春卷: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起居

春季养生起居要注意: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症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运动锻炼

立春时分进行锻炼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避免由于过度活动和损耗而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若运动量过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过多.则会损伤阳气;且因出汗过多,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春练的目的是通过运动来强健体魄,因此春练应以小运动量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特别是肝火易旺、情绪急躁之人,春练更应采用舒缓、轻柔的运动方式。

散步是能促进体内各种节律正常运行的一项全身运动。双脚和双臂有节奏地交替运动,与心跳非常合拍。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将散步当成陶冶情志、锻炼。

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不受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约束,也不受场地、设备条件的限制。春季阳气渐生,春光明媚,外出散步可以使人接触自然,摆脱冬日以来的懒散,帮助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观赏春日美景,感受盎然生机能使人心情舒畅,因此对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中医认为,人在闲逸地散步时,四肢自然而协调地动作,全身关节筋骨得到运动,加之情绪轻松畅达,可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

现代运动医学认为,步行使全身肌肉、骨骼、韧带、血液都。活动起来,呼吸、循环、泌尿、消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皆处于活跃状态中,能调整内脏功能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延缓细胞衰老的目的。

散步还能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故有“散步防老年痴呆”、“散步出智慧”之说.因此老年人在春季更应该勤于散步。

散步的速度分为缓步、快步、逍遥步三种。每分钟60—70步,行步稳健,此为缓步。缓步可令情绪稳定、消除疲劳,有健胃助消化之功效。老年人散步以缓步为好。快步适合广大中年和老年体质较好者,是指每分钟行走步左右。这种散步方式轻松愉快,可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散步时且走且停,时快时慢,行走一段后稍事休息,继而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缓步走一段,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问的逍遥步,则适合病后恢复期内的患者及体弱者。

散步的时间,可在日出后,或傍晚落日时。这是散步的黄金时间。散步的地点以河边、湖畔、公园的林荫道或乡村小路为好.因为这些地方空气中有益于人体康康的负离子含量较高。切莫在车辆往来密集的马路边散步。这些地方易积聚汽车排放的尾气,空气污浊不堪。

情志养生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大艾无私养生堂各地分店

高密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艾无私节气养生立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