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食货食在温哥华
TUhjnbcbe - 2020/10/27 8:48:00

爱温哥华的另一个理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物这一块就被老猪我承包了……既然接受了任务,只好认真对待(笑)。

这篇食记不为推荐,只为记录我们到了加国的每一餐(当然,这里特指那些被我们以风卷残云之势吞噬以前还来得及被留照纪念的食物)。

飞机餐说起来本没啥意思,但是它们不幸被留照了,所以也只好被安插在开头。

毕竟它们预示着一段旅行的开始。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国航前往加拿大,尽管以前也尝试过美航、日航、加航、国泰等一系列航空(本人希望有生之年还能体验一下传说中的战斗民航,俄罗斯航空…)。老实讲,我觉得伙食都是挺好的……就那一块飞机餐的餐前小面包就足以让我馋到失魂落魄(真的有这么夸张哈哈哈)。

这次我们选择的是首都航空,一共吃了三顿,两顿正餐,一顿小食,间隔时间还可以去机舱后部自取零食和饮料。一般机舱后部就是我的社交区域了嘿嘿,一个人飞行的时候站着和别的旅客侃侃而谈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不过这次结伴而行,就少了这种需求。

这是我们飞机上的第一顿,鸡肉意面(胖胖吃了牛肉饭)

鸡胸肉给的比例特别多,而且是真材实料,高兴得我仿佛上了天……除了主食还有虾仁米线沙拉、萝卜蛋糕和水果,很爽很爽,五分钟扫清光。

后来大半夜上了个火腿酥,卖相不出彩,但是挺香的。

之后还向空姐还多要了个素菜包(夜宵的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普通西式面包夹着白萝卜丝的馅,我觉得比火腿酥更适合当夜宵,清清淡淡的,大约一个汉堡大小,面包皮还是很好吃……可能因为半夜很饿吧,撑着眼皮子几口吞一个的…………………………不过为了不能暴饮暴食,硬是忍住没把火腿酥也吃完了。

好久好久以后,睡眼惺忪时看到早餐来了!

胖胖要了个经典西式早餐,香肠配炒蛋,我要了个经典中式早餐,猪肉炒米线。

这两个对比应该是米线比较好吃。早餐配的小食很丰盛,有酸奶、水果、椰子挞和巧克力玛芬蛋糕。

不禁为首航的餐食点个赞,伙食这一块可以排上各项体验的首位了。

时间流逝……下了飞机的第二天,我们住的招待所(guesthouse)给了一顿非常丰盛的免费早餐,几乎摆上了Costco烘焙区域的所有经典食

品……我之前写的那篇“谈谈加拿大的烘焙”里提到的糕点就占了三样(牛角包、玛芬、贝果)。

在加拿大长期生活过的同学看到这些图片一定觉得回到了童年。各色贝果、玛芬、牛角包、巧克力饼(Brownie)、糕块(fudgesquares)、吐司、Kirkland的薯条(那真的是最好吃的薯条,外面裹了一层玉米粉,小时候经过Costco卖快餐的地方总是不禁回眸)……牛奶和鸡蛋也是无限供应,真是好不丰盛。

晚上,我们按例去了加拿大的超级连锁咖啡馆,TimHortons,去了才得以象征我的归来。

(此图来自于网络)

点了个一号套餐,火腿车打三民治(HamCheddar)。我一直对TimHortons被汉堡王收购以后把HamSwiss(火腿与瑞士乳酪)换成了HamCheddar(火腿与车打乳酪)耿耿于怀,怎么能为了降低成本破坏了经典呢?!

后来我喝了个新出的拿铁,也给胖胖推荐了一杯经典的双糖双奶咖啡(DoubleDouble)。没想到Tim的拿铁味道竟然这般粗犷。

结束了第二天的行程,我们迎来第三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决定带胖胖去领略西式早茶,brunch(breakfast+lunch)。

加拿大最大的早午餐连锁归Cora所属。这家店起源于蒙特利尔(早午餐在加拿大的法语地区实在是盛行),创始人Cora女士顶着一头雪白头发的形象深入人心。

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是周六的十点,果不其然,又要在门口排一条长队。

不过餐厅里面位置极大宽敞,也算是很快就等到了位置。

我们都点了一份以法式可丽饼包着的火腿鸡蛋卷(SunshinePaniniCrepeWithHam),味道并不特别(这道我好像吃过不下二次了,总是三番五次地点同一个),吃的只是那个风俗。

还有一道以黑麦可丽饼卷着的早餐肠(BuckwheatBlessing)也不错,以前常点。

(此图来自于网络)

Brunch分量较大,用料较腻,平时能吃的人能吃八到十成饱,不大能吃的同学可能就吃不完了。我们当时这个应当算是分量很小的一份,并没有附送太多的主食(经常还会配薯角加四块牛油吐司)。

晚上跟从维多利亚开过来的爸妈接头,不知不觉饮食就上了一个档次。

我们选择了一家温市好友推荐的日本餐,Miku,听说一定要预定位置。

其中被我闹了个小乌龙,本来五分钟就能得到的座位被活活丢掉了……最后等多了一个半钟才等来了座位。不过位置很好,在海港边的阳台上,偶尔来一只不愿走的海鸥停在桌旁的玻璃边缘上。

这家服务非常周到,听说我们是第一次来吃以后,很耐心地给我介绍了所有他推荐的菜品,尽管日文译英文的菜单生涩难懂,我们还是毫无障碍地点到了店里经典的出品。

我们的头盘是一碟豆腐沙拉,味道可以,豆腐很香,那几块形似炸过的豆馅提掉了青菜的苦涩。

肉食点了一份牛扒,用加拿大当地的肉和日式的做法相结合。虽然他们也有从日本海运过来的和牛和神户牛肉……但是,听了价钱就觉得……令人生畏,何况大家都认为这些牛肉在加拿大吃没意思,不如本地来的新鲜。牛肉我们选择了三成熟,在食品卫生有保证的地方,牛肉还是带红的好吃。

餐厅送上配牛肉的还有一小锅土豆泥,这土豆泥的味道似乎与众不同,糯香浓郁,一定添加了不少奶制品。

后面上的就是日本餐基础款,什锦鱼生和寿司(寿司吃了才记起照相,晚了一步,漏了很多)。

鱼生没有特别之处,我自己不大会吃,其他人说三文鱼一般,可能因为脂肪较少,这个应该是加拿大的红鲑,而不是我们平时印象中的太平洋鲑。点的时候认不出那些鱼的名字,见到salmon就胡说了一通,种类不对也不出奇。

海虾第一次生吃,我觉得味道还不错,虾膏异常地香甜(平时熟的时候我是不爱吃的)。

下面这盘炙烧三文鱼寿司是这家店的招牌,三文鱼的一面被炙熟后被涂上独家特制的酱料,上面点缀的绿色墨西哥胡椒(Jalapeno)也提起了整道料理的味道。小孩子不能吃辣,硬是撇掉了上面的椒片,对味道而言我颇觉可惜……

饭后送了个薄荷夹心巧克力,我一直觉得薄荷味的甜食是非常可怖的黑暗料理(生吃牙膏?)……坚决不吃。别人倒觉得挺好的。

之后的那个早晨,一大早要出发,买了个TimHortons近几年才出的农夫三民治(Farmer’sSandwich),比经典的早餐三民治多夹了一块薯饼(反正很farmer啦)。

经典的那款早餐三明治就是小圆饼(biscuit)夹肉饼(sausage)、蛋饼、以及车打芝士。我为了健康把较油腻的小圆饼换成了英式松饼,但是经典吃法还是配biscuit更佳。

其实当时我还买了个夹心红绸玛芬(RedVelvetMuffin),红色的蛋糕点缀着巧克力豆,里面裹着用奶油芝士做的馅,当时太饿了,基本一到手就没了,没留下照相的余地……(我们旅行运动量可能有点大……)

(此图来自于网络)

那天晚上,大伙觉得是时候尝尝温哥华的海鲜了,便一路开去了华人聚集区,列治文市。周折了一番选择了一家叫“天天渔港”的华人餐厅。我们在门厅稍等了片刻才被领了进去。

海鲜是活着被拿上来让我们过目后才进了厨房的。

这不是一只阿拉斯加蟹……没记错的话好像是叫什么俄罗斯长脚蟹,听老板说比阿拉斯加蟹肉多。

这只奇形怪状的东西是个象拔蚌,在温哥华是一样不得不尝的海鲜。不过这玩意儿看着实在是太恶心了……

半刻钟不到,刚才还活蹦乱跳的象拔蚌,就变成了这样。

吃象拔蚌鱼生的方法跟日本鱼生一样,蘸芥末和酱油进食。我这个有心理障碍的人(非常不称职的美食写手)想起之前它蠕动的形象真有点难以下咽。本来我是绝对不吃这玩意儿的,但是想想,为了这篇游记咋都要塞进去……于是我就尝了两片。

额,这个口感,脆脆的又软软的,我不大喜欢,但是味道的确很鲜美,甘甜可口、新鲜至极,这个不得不承认。

胖胖同志说那天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这个象拔蚌鱼生。

接下来便是俄罗斯长脚蟹的蒜蓉蒸蟹腿了。

这家的油和蒜蓉放得较重,但也不算过,终归没有遮住蟹肉本身的鲜甜。

肉量貌似是比以往长脚蟹来得多一些,但是距离上一次吃太过久远,不好说了。食肉狂魔看到这些白花花的蟹腿是按耐不住的……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只记得衣服被我糟蹋得一塌糊涂。

后来上了蟹肉炒粉丝,没有什么太特别的,炸后的蟹肉吃不出新鲜与否(不过我们这道用的是之前那只大螃蟹的剩肉),总之不会难吃。总体来说就是大排档风格,很油很香很开胃,小孩喜欢。

下一道苹果炒牛肉很有新意,牛肉嫩得不行,真的嫩到不行……我觉得可能加了小苏打吧(自己平时为了嫩肉会不小心加过头,然后就有点怪味儿了哈哈哈),当然,师傅对火候的掌握也是功不可没。

黑椒的香辣之中附和了苹果的酸甜,非常可口。

牛肉我也不知道夹了多少,食肉兽的牌坊可不是随便立的……

吃完了主菜后上了一锅海鲜粥,用料是刚才象拔蚌剩下的一部分。

蚌肉熟了以后我吃起来舒心多了,没有了生吃新鲜象拔蚌时的心理负担(我是个脆弱的吃货嘿嘿)……熟蚌肉的口感我也更偏爱一些,多了肌肉感,没那么脆。肉

质还是一样鲜甜,粥也清香可口,像家里做的粥,没有多余的调味。

最后饭点送了不少甜品,一锅蛋白杏仁露和四块西式小蛋糕。

杏仁露不错(没有留照),奶香很重,里面还有很多蛋白这个额外惊喜。

小蛋糕们平平淡淡,那两个雪白的椰子慕斯出色一些,椰香浓郁。

之后几天,我们搬去了离市中心稍远一些的住宿,周围有很多较传统的小餐厅。

某个早晨我们找了另一家“西式早茶店”,二次体验了brunch(早午餐)。这家是通过Yelp(类似于大众点评网)搜索附近的高分餐饮找到的,叫SlickityJim’sChat’N’Chew,名字很有趣。

这家餐馆有一面开放式的墙面对街头,是一种很传统的欧式餐馆设计。

像上次进军brunch一样,又要排队……这阵势仿佛是广东早茶一样的存在。

排了快三十分钟,进了去都到了午市饭点。

不过既然都是早午餐了,也不该介意时间了,优哉游哉才是真理。这家店的菜单实在是太有趣了,看菜名是想不出菜品的。比如我点的那个“AWomaninaFlowingDressKissingherLover”(“一位穿着飘逸裙装的女士正在与爱人接吻”),就是一个煎蛋卷(omelet)。

多亏西式菜单会列出菜品的所有配料,否则哪有资本这样任性。

我的煎蛋卷内裹着意式的Prosciutto薄片火腿(我猜这就是飘逸的裙装吧)、嫩菠菜叶及瑞士乳酪,蛋饼最饱满的地方大概有四五公分厚(图片完全看不出来),真的是能量满满。

这家送的面包有三种选择,多谷物(12-grain)、黑麦(rye)及酸面(sourdough)吐司,送上来之前都淋上了一层黄油。我们看了网上黑麦面包的图片后都一致点了它来尝试。黑白相间,看着也挺有食欲的。

我还用果酱和花生酱调制了一道很多国人闻风丧胆的PJ吐司(PeanutButterandJamonToast),很甜很香很腻。一般外出野营对能量需求较大时会选择这种吃法。北美的小孩子也是深受其毒害的哈哈哈。

胖胖点了个什么HatersH.A.T.E.(ham,tomato,egg)之类的不记得什么名字的早点。总之是把西式炒蛋、番茄和厚片黑森林火腿层叠于玉米面糕(cornbread)上。她一直在问我这个玉米面糕是个什么玩意儿,我只能解释说是一种有蛋糕口感和面包味道相结合的面食,像未发泡的蛋糕或放错低筋面粉的面包……但我觉得挺香的,毕竟是玉米面。(胖胖插嘴:什么叫一直在问!!!!)

享受完一个早晨,我们开车前往白石镇。

不出我们所料,海边果然有非常多的雪糕铺,算是圆了我们的gelato(意式手工冰淇淋)梦。

来时我们在飞机上看到了一篇介绍gelato的文章,都被提起了馋意,没有办法,一定要吃的了。这种意式手工冰淇淋是由牛奶制作的,不同于用奶油制造的普通雪糕(ice-cream),脂肪含量低了几个级别。

但是它也不缺香滑,因为膏体之间缺少气泡,所以总体较为厚重,弥补了缺少的脂肪奶香。不过猪老爸爸吐槽说这些gelato还是敌不过KawarthaDairy的冰淇淋(脂肪含量直指天际,这公司的牛奶也香浓无比,还没找出更香的一家;顺带一提,麦吉尔大学RVC食堂的雪糕机吐出来的雪糕就是这牌子的,Costco皆有卖),不过萝卜酸菜各有所好,就看口味与健康之间的权衡了。

我们进的这家DolceGelato在白石镇众多冰淇淋点铺中评分较高,雪糕是师傅新鲜手工制作的。可惜当日没有芝麻和开心果味,颇觉失落。最后我要了个店员小妹推荐的黑森林口味,其他人分别选择了抹茶、榛子、以及提拉米苏味。

相片没照好,只好上网盗了个图,看样子这貌似是提拉米苏味的gelato。

我的那根黑森林味的甜筒果味较浓,巧克力味不足,总体不够浓郁,我不那么喜欢。我更喜欢榛子味的那个。要不是自己手里的黑森林已经被啃了一大半,我就把榛子味的偷换走了……提拉米苏味的比较奇特,带有比蛋糕前身还浓郁的咖啡酒味,可能在雪糕制作过程未经烹煮,酒精没有挥发?

在海滩和和平拱门游荡了一个下午后,我们提早开回了投宿的城市,因为之前眼尖的吃货父母望到了附近街口的一家海鲜铺,叫“新京士海鲜市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要买新鲜海产回民宿的厨房自己烹煮,实惠又健康。

一进这家小小的海鲜铺,寒气便扑面而来,也许因为水汽过重。在里面,玻璃缸层层叠叠,容纳着各色各样鱼虾蟹蚌的活动空间,海鲜种类琳琅满目

加拿大的海产品好像总要比国内的大一个个头,个个肉质肥美。

碰巧在海鲜市场隔壁有一家简陋的华人市场。老猪、胖胖及老猪父母便分头行动,一队买姜蒜,一队买海鲜。不一会儿,大家就提着丰满的几袋食材回了住所。

一到厨房,大家哄地一窝蜂开始行动,老老少少乱嗡嗡地在开放空间里上蹿下跳,剁蒜的剁蒜、洗菜的洗菜,摆盘的摆盘,总算是没过太久,就把一盘盘待煮的食材有条不紊地排在了厨房柜台上。

我们为了体验一个“鲜”字(当然也缺乏了复杂料理方式的厨艺),所有海鲜统统只放了盐和蒜或姜(连油都被我和猪老摒弃了),烹调方式除了清蒸即是白煮。

我们动用了一下脑力,硬是用两层筷子搭在西式炒锅上建了一个蒸锅,一碟龙虾放在蒸架上就再也拿不出来,锅底的水得一次灌够。折腾了一会子,热气腾腾的龙虾被摆上来了,虾肉的确鲜美,虾膏和虾蛋非常充裕,挤满了龙虾的整个胸腔。

两种鲜虾我们分别做成了白灼虾和鱼生。下面分别是一盘滚水汆烫过的熟海虾和剥了壳的生虾鱼生。

我一直在后台剥生虾壳,小心翼翼地唯恐破坏了照片的美感……

小小猪同志非常喜爱鲜虾鱼生,一根又一根的往嘴里送,没一会儿就清了盘。鲜虾鱼生我们用特地去另一家超市买的日本酱油和芥末蘸点进食,而白灼虾则只用酱油(现在想想可能放几片蒜进去味道更佳)。

海虾很鲜甜可口,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后来,吃剩的生虾头被我们扔回了锅里煮了一锅上汤青菜,总算是没有浪费(本来如果有米用虾头和龙虾壳煮粥是再好不过)。

用过鲜虾,用姜蒜盐水煮的花甲也好了,大家边开始投身于捡贝壳吸蚌肉的工作中去。花甲没有什么沙质,干净,质量算是较高,其他人评论说非常肥美,但我个人的奇葩口味更喜欢瘦瘦小小的花甲肉。

很快咱们又端上来一盘清蒸圣子。我以前见过的圣子真的只有这些家伙的百分之十大……我也是最近才第一次吃过的。小的圣子适宜爆炒,上一次在饭店吃到都是用炸过的蒜粒和辣椒、豆豉等香气十足的调料炒成的。但我们啥料都缺,况且也没料理过那么大的圣子,只好故技重施,蒜蓉清蒸了事。

我按着以往吃圣子的法子,一口吞掉,谁知我都下完了口父母才通知不要把它腹部的排泄物也吃了……尴尬。

这东西我吃得少,也不知道是好吃不好吃,不过肉质新鲜可口那是肯定的。

最后咱们以两斤温哥华的土特产——蓝莓收尾,一巴掌一巴掌地吃蓝莓真是太享受了,每一颗都非常之甜(非常非常非常甜),这水果在其他地方从没有那样实惠过,一箱也就十块加元的问题。

那晚以后,我们和老猪父母分了手,乘坐夜车前往了阿尔伯塔省的贾斯伯公园。

温哥华的食记就到此结束啦~

贾斯伯的食记会与游记一同出现,我们不见不散。

旅客食货

爱旅行爱生活

爱美食爱烹饪

来自太平洋的两岸

我们是胖猪

胖胖和老猪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货食在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