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天气渐热,春笋马上就要下市了。从初冬吃到现在,笋的味道和材质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从冬笋的鲜嫩,到春笋的甜脆,这种中餐当中的“君子百搭菜”,此时正焕发着它最后的风采。过了初夏,笋就开始变老变涩,能吃的也就只有刚竹(竹子的一种)笋了。
晋代的戴凯,可以算得上是吃竹子的南园苦笋味胜肉第一行家。在他所著的《竹谱》,详细罗列了百十种竹子以及七十多种竹笋的味道。认为竹笋虽各有不同,但总能吃出清香鲜嫩的味道。但总吃笋汤,炖笋也总有腻烦的时候,所以到了明代,张澜之在《瞥惰园集》中提到了:
“笋之荤,清也;非肉而肉,非禽而禽,有肉之甘而无其腻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张澜之看来,竹笋简直就是植物中的肉,它不光有肉的甘美还不会有肉的肥腻。所以在他们家的菜谱中,笋开始素菜荤做,用猪油,秋油(酱油),豆豉等仿照红烧肉(最早记录红烧肉的也是这位仁兄)的方法来烧。从做法上来看,和现在的江南家常菜油焖春笋已经几无区别。
甲申,明亡于煤山,张澜之飘零海外,不知所踪,但是笋的吃法却继续流传着。原本文人们都已经把竹笋抬高到和肉平级的地位,到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中,肉则彻底成了竹笋的配角:
“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而但觉其鲜之至也。”
估计李渔吃笋烧肉时,只是一个劲地在那里挑笋。在他的心目中,肉算个啥,笋才是既甘且鲜的。黄庭坚不也说过:“南园苦笋味胜肉”么?
--------虾子(籽)油焖笋--------
:春笋克,干虾子5克,黄酒50克,豆豉15克,生抽15克,老抽5克,白砂糖30克,菜籽油15克,猪油10克。
第一步:将竹笋去皮去老根,清洗干净后对剖成两片。用刀拍扁,然后切成骨牌块。
第二步:准备一个小碗,倒入干虾子和黄酒,上汽后蒸10分钟即可。
第三步:豆豉不要多,十几颗就行,用刀稍微剁一下待用。
第四步:炒锅放菜籽油和猪油烧热,下豆豉略炒出酱香味,下笋片翻炒几下。
第五步:下生抽,老抽,白砂糖翻炒调色调味。加入适量黄酒大火烹香,转小火焖5分钟左右。
第六步:倒入蒸好的虾子黄酒,大火烧2分钟收汁即可。
--------馋食小贴士--------
豆豉是油焖笋酱香味的主要来源,最好不要省略。虽然切碎的豆豉炒出来,会给笋片染上一层铁锈色,不太好看。但只要好吃,就足够了。本菜用干虾子效果最好,如果没有也可以用虾子酱油代替。干虾子用黄酒预先蒸制,可去其腥只留其鲜。竹笋一定要想拍黄瓜一样拍完再切,否则不容易入味。黄酒要下得猛,糖要下的重,油焖春笋好吃一定要下重料,这也是素菜荤做的关键所在。黄酒还提供了焖笋所需要的水分,而本菜是不加水的。猪油增加荤香味,也更能提出虾子的鲜美。春笋不要焯水!不要焯水!不要焯水!我是澜馋食记,爱美食爱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厨房秘籍。为人耿直,只说干货,杜绝忽悠。喜欢美食文化和厨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