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贵州有两个“瓶子”最出名,一瓶茅台,一瓶“老干妈”。是什么让一瓶辣椒酱和上千元的茅台酒相提并论呢?那一定离不开它的创始人一陶华碧!
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早年丈夫离世,带着两个儿子艰难度日、饱经沧桑、半世浮沉的传奇女性,是怎么把一个路边小店做到市值百亿、远销海外的名牌企业的!她都有怎样的经营之道,这难道不是每一个有创业梦的人们应该去探索和学习的吗?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明星企业家有很多,而“老干妈”创始人一陶华碧算得上是命运起点最低的一个。
她出身在一个人口众多的贫困家庭,姐妹八个,她虽排行最小,但从小砍柴、做饭、种地样样农活都得干。因为在那个穿衣吃饭都困难的年代,要想生存下去就得辛苦劳作。
生活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给了她磨难,磨难却给了她毅力,给了她一颗为生活不断拼搏、不停上进的心。
都说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所在。那里的好山好水,养育了陶华碧一颗灵秀早慧的心。在瓜菜代粮的饥荒岁月里,挖野菜,尝试植物根茎的各种吃法都是习以为常的事。
年纪不大的陶华碧,为了提升味蕾的感受,釆用了大山里一种特殊的中药材,又采用自家种植的辣椒,酿制成了一种天然风味的辣椒酱。众姐妹们吃了都赞不绝口,父母也对这最小的女儿刮目相看。
这种在贫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保持苦中求乐的能力,是养尊处优的人不具备的。它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被激发的潜能力。也正是这种在苦境中乐观的能力,触发了一个弱女子最强的斗志,也正是这种能力,成就了以后的“老干妈”。
20岁的时候,她结婚了,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并且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如果命运一直这样眷顾下去的话,陶华碧可能就会像千千万万个女人一样,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然而随着丈夫的突然得病离世,留下了两个年纪尚小的幼子、和一身的债务。把这个弱女子的人生逼到了另一种境遇。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必须要抛弃一切幻想,去真枪实刀地干活,去走街串巷做买卖,去挣每一分钱,这样日子才会过下去,才能抚养孩子长大。虽然这个母亲肩负重担,疲惫不堪。但她还是擦干泪水,坚强地站了起来。
她最开始在街道上卖蔬菜,三毛钱进的黄瓜,别人卖一元,她只卖五毛;她于心不忍,她觉得挣钱要有道,不能赚得太狠。她人品好,待人直心肠,不会拐弯抹角。渐渐地,她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即使如此,卖菜的微薄利润还是让他们一家过得入不敷出。
如果说,在市场卖菜的生活是陶华碧对商界认知的第一层启蒙。那么,“诚信为本”作为她的信条,从摆摊卖菜转为卖凉粉和冷面,从而助她最后开工厂办企业,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偶然”转化为“必然”,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还是在摆摊的时候,有一次儿子生病,陶华碧向一个姓杨的老师借了一百元钱。过了几天,陶华碧备好钱准备还给杨老师,杨老师竟然两个月没有来买菜。
陶华碧着急呀,她可不是欠债不还的人。欠别人的钱,她一天都睡不着。当她辗转打听到杨老师在航校工作时,陶华碧马上跑到学校去还杨老师钱。门卫告诉她,杨老师出国了,估计几个月才能回来。
离开的时候,陶华碧发现不远处是个冷面摊位,就要了一碗冷面吃。她品尝着冷面,感觉味道稍微差了一点。再看看稀稀拉拉的客流。陶华碧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人,她就把怎样做面和米豆腐的方法,及辣椒油不香的原因和女老板说了说。
女老板恍然大悟,并发现陶华碧是个能人,就建议陶华碧在自己这打工,陶华碧拒绝了,她说:“我还有个菜摊子要管呢。”
老板只好说:“你看我这的生意差得马上就要关门了,你好人做到底,就帮帮我吧。”陶华碧心肠软,听不得别人说软话,再加上感觉卖菜这几年,确实也没赚下什么钱,于是就答应下来。
陶华碧在家做了凉面、凉粉和辣椒油给女老板送去。陶华碧做得的确好吃,尤其是用了她亲手炸的辣椒油,和着冷面和米豆腐,简直是喷喷香。而这家凉粉店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你真心给别人的一个帮助,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一个实践自己,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机会。
就这样干了两个月,航校的杨老师出国回来了,陶华碧把钱还了杨老师,杨老师早就忘了这一百元钱的事了,她没想到隔了好几个月,陶华碧还记得还钱。杨老师对陶华碧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品德深表敬佩。
后来,杨老师看陶华碧太辛苦了,就对她说,你也开个饭店吧,肯定比给饭店送凉粉有赚头。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我相信你能行。
就这样,在朋友的鼓励下,在贵阳龙洞堡的一条街边,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开张了。他用捡的废弃的砖头、旧石棉瓦,自己盖了个简陋的棚子。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口锅,几把碗筷,成了她饭店的全部家当。
其实有时候做生意,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胸怀大爱,做人有一颗至诚的心,懂得付出,不是一味索取,人生迟早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实惠饭店开业后,陶华碧想,既然做就得实惠一些,让顾客吃饱饭,只有实惠一些,回头客才多,生意才会兴隆。
于是,碗大量足,让顾客吃饱,自己精心研制的辣椒油、辣椒酱可以顺便带点走。成了实惠凉粉冷面店的特色。
还有在“口味”上下功夫,凉粉和冷面的口味调理,无非是放些佐料而已,其他饭店桌上放的是胡椒、香菜、味精和酱油等
陶华碧却足足预备了七八种辣椒佐料,有风味豆豉的辣椒油、有炸制过的风味油辣椒、还有辣豆瓣干、风味腐乳、红油腐乳、风味糟辣椒、火锅底料、香辣菜、辣三丁、油辣椒等。她把自己做的辣椒佐料一瓶瓶放在桌上,谁想吃哪样就自己调在冷面里。
饭店一带来往的货车比较多,这些司机们日夜奔忙,非常辛苦,这些司机们由于饮食没规律,经常饱一顿饥一顿的,所以一旦落脚吃饭,饭量就特别大。
去别人家的饭店吃饭,一碗加一个饼还不够,吃陶华碧这的冷面,一碗再吃半个饼就饱饱的了。陶华碧的实惠饭店,就图个实惠。而且,她这儿的饭吃着还比别处的香呢。她研制的辣椒油、辣椒酱,麻辣麻辣的,让人难忘。
实惠饭店旁边有一所学校,学校里的学生经常来这里吃饭。陶华碧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爱护他们,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干妈”。
就这样,通过“口碑相传”,生意是越来越好,可人们喜欢顺带的好吃的辣椒酱终于“送不起”了。
谁让她天生一副好心肠呢!每一份凉粉分量足足,辣椒酱也让人家带够。有些过往的卡车司机爱吃她的辣椒酱,每次来了带走四五天吃的,陶华碧没有说过什么,其他邻居饭店也来蹭油,她也尽量满足。
终有一天,她送不起了。有些人来她这,不是吃凉粉来了,而是揩油拿辣椒酱来了。这样下去,她自己的饭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思维模式的突破将会改变行为模式的突破,好些人劝她,你卖辣椒油辣椒酱得了。在好心人的劝告下,终于,陶华碧下了决定,年11月,“实惠饭店”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产品成为她的主打产品。这就是“老干妈”的雏形。
在这里,只所以花了大量篇幅来详细介绍“老干妈”的初创历程。是想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探索一下传奇女性创造的商业传奇。
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干妈”一陶华碧在没有任何社会资源、没做任何广告、只靠“口碑相传”,独自打拼,在短短数十年,把一个路边摊打造成一个年产值几十亿,为国家交税几亿元的名牌企业的。
可能其中的艰辛故事还有很多,而我只想说是什么力量让她成就了这番事业的!可以说“大爱”就是陶华碧的力量所在,是“大爱”成就了“老干妈”。也是“老干妈”成就了大爱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