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为重修滕王阁的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恰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文人学士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
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请来了当时十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
谁知这个阎都督对中医略知一二,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我已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就同釜底加薪,不可!”医生们一筹莫展,不用麻黄,证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几天前自己在河旁遇见的情景。
在沙滩上,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便问:“你晒这大豆干啥?”
“做菜。”老人指了指茅屋前的两口大缸。
王勃迈前几步,见一口缸里浸泡着药汁。他在长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是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老人见他识药,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在口中咀嚼,一股清香直冲鼻窍,他赶紧掏出银钱,买了一大包。
今天,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都督久霸一方,无法勉强其意。然而,麻黄是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不用豆豉呢?
他把想法说了出来,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为药?”
“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王勃相劝。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
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行,取重金相谢。王勃固辞不受:“都督若要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阎都督含笑点头。
从此,豆豉不仅在洪州流传,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本品气香,味微甘。以色黑、质柔、气香者为佳。
生用。
苦、辛,凉。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感冒,寒热头痛
本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
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药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如葱豉汤(《肘后方》)。
2.热病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本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憹,烦热不眠,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煎服,6~12g。
传统认为,本品以桑叶、青蒿发酵者多用治风热感冒,热病胸中烦闷之证;以麻黄、紫苏发酵者,多用治风寒感冒头痛。
大豆黄卷
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能解表祛暑,清热利湿。适用于暑湿感冒,湿温初起,发热汗少,胸闷脘痞,肢体酸重,小便不利。
煎服,9~15g。
阅读往期内容,请直接点击蓝色文字!
中药小故事——桂枝
中药小故事——芍药
中药小故事——甘草
中药小故事——生姜
中药小故事——大枣
中药小故事——葛根
中药小故事——杏仁
中药小故事——厚朴
中药小故事——附子
中药小故事——麻黄
中药小故事——人参
中药小故事——石膏
中药小故事——粳米
中药小故事——知母
中药小故事——茯苓
中药小故事——白术
中药小故事——芒硝
中药小故事——大黄
中药小故事——半夏
中药小故事——黄柏
中药小故事——黄芩
中药小故事——黄连
中药小故事——柴胡
中药小故事——细辛
中药小故事——猪苓
中药小故事——五味子
中药小故事——泽泻
中药小故事——栀子
免责声明:本公共账号除发布的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
往期回顾
?緣起?
北京誠敬堂中医公益診所
诚敬堂新设烫烧伤科室---烧伤烫伤者福音---这是最温暖的地方!!一封烫伤患者的来信一封来自福建母子的来信一封来自患者母亲的感谢信一封来自北京患者的求医心得分享神奇的烫伤膏---诚敬堂中医诊所神奇的烫伤膏---辽宁锦州烫伤患者诚敬堂中医雷大夫:给老年失眠患者的靠谱建议!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2)安寝十要,有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