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这例是20年初小郭同学在群里问的病案,也是翻到了截图,于是发一下。患者是他外公,当时简单给他了一点建议,后续反馈还不错。而二诊调量后的服药反应情况,更是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多加注意。
点击图片放大
起初他在群里问:我的外公,80岁,高血压,每日服降压药,晨起口苦,咽不干,口淡,口臭,纳可,眠可,腹部柔软,皮肤瘙痒,肠鸣,胃怕凉,食生冷易腹泻,小便偏黄,下肢水肿,日暮尤剧。曾服小柴胡颗粒、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无明显效果。约半年前服参苓白主散三天,口苦意外好转,然而皮肤瘙痒加剧。小便好像偏黄,次数应该还算正常。口不渴,他说觉得舌上觉得有些干,肚子里又不想喝水,外公他每晚要起夜1~2次。脉象浮弦,沉取无力。
后来也想起这个案例,找他重新整理过。
点击图片放大
简要分析
从文字表述中可以看出,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以寒为主。口苦、腿肿,都跟痰饮有关。寒热错杂于中焦,上焦热不得降,津亏夹饮,则致口苦;下焦寒不得升,水饮不化,则致水肿。整体病机+其他的系列症状,大部分都在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范围内,再配合温中利水,就让其加茯苓白术。至于皮肤瘙痒,也是病机所致,且黄芩、白术也能照顾,就不必多加药。不过如今重新思考的话,还会让其加薤白、豆豉,护中、散结、去水气。
辨证治疗
某患男80岁初诊:年4月29日主诉:晨起口苦1年。既往:回纹风湿病50余年,服止疼药数十年。曾服小柴胡颗粒、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无明显效果,约半年前服参苓白主散三天口苦意外好转,而皮肤瘙痒加剧。刻诊:晨起口苦1年,早晨洗漱完后口便不苦,无明显发热和怕风怕冷,汗出正常,四肢皮肤散发红色丘疹,瘙痒明显,下肢凹陷性水肿,日暮加重,入睡较困难,夜半以前难以入睡,夜半以后可以入睡但是梦多,情志平和,偶尔头晕,无目眩,耳鸣,口淡不渴,口臭,咽不干,纳可,腹部怕凉,喜温热饮食,饮食稍有不适则肠鸣,严重则肠鸣后腹泻,大便每日1~3次,成形,但不实,小便频次正常,起夜1~2次,小便颜色偏黄。舌象:舌质淡红,中有裂纹,舌苔薄白腻,有剥苔。脉象:整体偏于浮弦,沉取无力。处方:半夏泻心汤加茯苓、白术。姜半夏9g黄芩9g干姜9g生晒参9g炙甘草9g黄连3g茯苓9g白术9g大枣12g5剂,1日1剂,水煎服。注:当时他还不了解经方常用量,仅用了1两合3g的小量。如果当时多留意一下,也会让他一两合5g来用,毕竟患者年纪很大,需减少用量。
服药反馈
5剂药后,口苦,口臭,下肢水肿明显好转,困挠了近一年的皮肤瘙痒基本消失。之后,他又让他外公继续服用了一次,不过修改了药量。姜半夏30g炮姜30g黄芩20g黄连6g炙甘草20g人参20g茯苓20g炒白术20g小红枣12个服药后第一天食欲改善,但又出现了头晕、上半身热、食欲回退及口干苦的问题。
点击图片放大
当时我开始也考虑是服药反应,但细想来,原因不止在于药量增加,重点是药物寒热比例发生变化了。之前是一两合3g用,仍按原方比例。但增加药量后,温热药比例相对更多了。
如果按一两合5g的经方药,那么处方该是:生半夏20g干姜15g黄芩15g黄连5g炙甘草15g人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5g大枣4个其中,实际用的炮姜要比干姜更燥;经方的大枣,如今可用和田枣一类的大个枣,1个大枣至少合5-10g,12个大枣的量是不少的。而用的小红枣,药量少,养津护胃的比例就减少了。所以,温热药的药势增加,而养津护胃和清热力度相比减少了,导致部分烦温津亏症状反复,就不难怪了。这也是我们总在强调,初学一定不要随意更改方剂药量,尤其是药量比例的原因,稍不注意,寒热比例就会随之改变,造成各种不可预见的服药反应或用药不灵。
后来,患者经服药治疗仍然好转稳定了。
再后来,家里也带着老人去海宁找师父看过诊,翻看那边的医案记录,治疗方案也是以扶正固本为主了。杨八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