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顾问:释怀善
总策划、主编:蒋钦挥
书名题词:蒋济雄
文字助理:夏岩、刘祖斌
顾问:蒋志农、蒋德星、龙安明、蒋晓林、伍明桂、蒋进军、文中芳
赞助名单:
南宁全州商会龙水分会、董凌志、唐华、李勇、蒋勇、倪旭辉、蒋华兵、邓诗辉、蒋黎明、谢金玉
龙水米皮嘎嘣脆
米皮是全州龙水一带的特色菜,只要到龙水人家吃饭去的是时候,禾花鱼和米皮基本是必不可少的两道菜。米皮烫在禾花鱼汤里称得上是绝配,软而不糯,细腻而劲道,口感极佳;也可作其他火锅烫菜,能吸取各菜之精华,滋味深厚;也可单独成菜,一大盆酸辣米皮撒点葱花,常常最先被一扫而光。米皮还可油炸后做零食,咸香酥脆,佐以龙水姜茶又是一绝配。
蒋纯宗摄
米皮好吃,但做法很繁琐。做米皮的日子都选择在阳光灿烂的深秋,风干物燥,阳光正好。事先要去松林里采摘松针,一箩筐一箩筐地挑回家备用。接下来,取优质大米浸泡,磨成浆,再把浆加少许石灰水,熬成糊状,再将糊状倒入事先备好的木框中,待冷却成型,也就是米豆腐;再切成大小适中的方块,如果搞点“艺术”,四边染成红色或绿色,当然要用食用色素。然后把方方正正的米豆腐装在桶里或篮里,来到室外晒谷坪,铺开谷垫,再在谷垫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新鲜的松针。
这时就开始割米豆腐了。
割米豆腐是一个近似游戏的活,将一块米豆腐放在铺有湿布的木板上,用先做好的柔韧细长简易的竹弓,竹弓两端有刻度,可以调节米皮的厚薄,再持竹弓在米豆腐上面轻轻划过,就成了几十层的薄片,其他人拿着割好的米豆腐,顺手一揭(酷似翻书),一张薄薄的米皮就出来了,再将米皮放到松针上。
刘燕莉摄
所有的米皮都安静地躺到了松针上,一块块均匀而整齐的边沿,隐隐约约红的、绿的似“小手帕”,很是漂亮。也有好嘴的麻雀前来偷吃,帮忙晒米皮的乡邻就随口骂一句“人还没吃,侬就来了,实在了,哦释,哦释......”麻雀在这种虚张声势的驱赶声中,似乎习惯了。待邻里们一边家长里短、欢声笑语,一边晒米皮时,它们就又飞到了另一头。所谓美食共享,不亦乐乎。
深秋,风高气爽,米皮们笑眯眯地吹着风,吸收着阳光,身体渐渐变得轻巧而硬朗。夕阳西下,凉凉秋风,米皮已经蜕变了。此时的米皮已薄而半透明,微卷着,易碎,一动就“簌啦啦”地发出脆响。在松针上晒制出来的米皮,带有淡淡的松针清香。有的米皮上还沾上了松针,得小心翼翼地扯下来。晒好的米皮们谁也不肯服服帖帖地跟别人叠在一起,所以收拾起来很占空间,满满的一大袋,提起来却没多少分量。随后将精做好的米皮装进尼龙袋或者放进石灰缸,密封保存,日后随时取用。
这家米皮做好了,就到下一家,邻里间互相帮忙、团结协作。一张薄薄的米皮,一道爽爽的美食却是一味浓浓的乡情。值得永久地怀念。
(蒋进军整理)
腊肘子让您咽口水
全州肘子,有新鲜肘子和腊肘子两种。新鲜肘子常见,不去说它,这里单说腊肘子,味道特爽。
只要是做大酒席,全州上的第一个菜必定是肘子,谓之为大碗。此外,结婚喝喜酒前,男方到女方舅舅、姨娘和叔伯、婶婶家过礼,每家都要送肘子一个;另外如生了孩子,也要以肘子为礼,到娘家报信;其他新年拜年接客,也都要上肘子,以示尊重客人。当然,这多是新鲜肘子,不足道也。
选肉:以土猪为最。宰猪净毛后,先砍掉猪脚,取猪腿根部,用尖刀刺入猪腿根部割一圆形,去骨,约3一4斤,瘦肥搭配、丰腴饱满的肘子便出来了。一头猪只能取四个肘子。若用其他部位代替,口感相去甚远。
做法:腊肘子熏前要把瘦肉划开成小块,但又不能断,以利熏制。然后把粗盐均匀涂抹肘子肉揉搓,腌渍几日后,再把酱油均匀涂在肘子肉上(也有的不涂),再腌渍一晚,待第二天凉干,即可挂在火堂上任其烟熏火燎。味道的纯正与否,一切交给时间了。一般熏它三几个月以上,用柏树枝、叶熏,或老柑子树枝干熏效果更好。如果瘦肉比较厚,怕熏不透,可以先用切开才腌,熏时用篾片撑开,以免发霉。一旦发霉,肘子就会大失其味道。
夏岩摄
煮肘子方法:先把腊肘子洗干净,过水,再放八角、豆豉、蒜头,米酒少许,老黄姜丝,洗净后的干香菇三五个。用干净的稻草绳将肘子捆扎,在中间结成十字,方便用手提起,和绳子一起放入锅里。盖上盖子置灶上,烧柴火,先急火攻,水沸后改慢火炖,火候不急不燥恰到好处,时间视情况而定(一般炖2小时左右),皮厚且圈养时间长的土猪,炖肘子时要时间长一些。当满屋子能闻到肘子的醇香味时,翻动一下肘子再炖一会,待用筷子戳得动时,起出去绳去碴(豆豉、姜丝等)装碗,只要适量炖肘子的汤(去油星)。冬天冷时上肘子以平口锅端出,肘子放在锅最上面,下有座锅菜多是腊猪蹄子,上面放几把红薯粉,再撒以黄花菜和青葱点缀。可谓色香味俱全,十分诱人。腊肘子的瘦肉有点“扎牙齿”,其皮则晶莹透亮,一口下去,满嘴是油,尤以“裤脚皮皮”最好。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酒席上少不了蘸料,蘸料一般用坛里腌好了的剁椒或豆豉酱,配以芫荽、葱花。肘子肉在蘸酱里一裹,怎一个爽字了得。在龙水甚或全州,这道菜,是款待亲朋的最高礼节。只是,如今农村烧柴煮饭的少,煮潲的更少,要吃到真正的腊肘子已经很难!
(撰写:蒋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