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母乳不足该怎么办中医推荐给宝妈们4种催乳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www.csjkc.com/m/

母乳不足该怎么办?中医推荐给宝妈们4种催乳汤疗再配以按摩手法

母乳喂养对宝宝及妈妈都有好处,但并非每个妈妈产后都有足够的乳汁,一般哺乳的妈妈每日要分泌至毫升的乳汁,才足以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不过,在过程中有可能碰上奶水不足或是乳腺炎等问题,只要透过饮食、按摩,就能慢慢解决困难。

缺乳分虚实两症

大约有两、三成的妈妈在产后两、三天至半个月内都没有足够母乳,有些更甚至于整个哺乳期都乳量不足。新生儿一般每天需喂奶8至12次,如果宝宝每次吃奶后能安睡2至3小时,每24小时排尿8至10次,每天至少3至4次黄色糊状便便,每周体重增长克,满月时体重增长至克。婴儿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则表明母乳量充足。

母乳不足原因

母乳不足有很多原因,有机会是产妇忧虑、焦急、烦躁、过度疲劳、过度紧张,又或者是本身营养不良、患有疾病,甚至是因药物的影响。在中医学,乳汁不足为缺乳,是中医妇科产后病的一种。

这种病在类别上可分有两种,一种是产后精血亏虚,或者妇女本身气血不足,再加胎产,令身体更虚弱,乳汁生成便会受到影响。这类缺乳,属于虚症,治疗要着重补益,即通过补气养血、补肾生精来改善化源(材料)不足,以使身体恢复足够的精血,以生成乳汁。

至于另一种常缺乳或乳汁排出不畅原因,是属于肝郁气滞,属实症。乳汁不通的原因,包括妇女平素体质容易气郁,加上产后气机容易不舒,或伴有情志郁结,影响乳汁运行,或哺乳方法不当。这类产妇除了乳汁偏少外,更有机会出现乳房胀满而痛,或胃胀胸闷,常常叹气等。

解决母乳不足方法

1.调节精神:消除紧张、忧虑等精神因素,保持精神愉快,注意休息,不要疲劳。

2.增加营养:要多吃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鱼、瘦肉、蛋类;少吃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

3.良好饮食习惯:食量要比平时多1/4以上,用六小餐代替三大餐。

4.饮用足够开水:体内要有足够的水分来制造奶水。

5.保持充足睡眠

6.适当运动

7.忌烟酒

催乳要选对食材

中医药治疗缺乳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为产妇提供适当的精神心理辅导及正确的哺乳方法,加上有充足休息、营养及水分,问题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在食疗方面,也不怕吃了中药会影响喂哺。而且,能辅助产妇调补精血、健脾益肾,安神解郁;不单对增加母乳量有莫大裨益,还能有助产妇迅速康复。至于食材方面,山药、鲫鱼、章鱼、猪蹄、黄豆、木瓜、花生等都是最佳增加乳量的食物,而麦芽、豆豉、笋类、韭菜等则属于回奶食物,缺乳产妇应避免进食。

另外,建议产妇每天至少要补充至毫升(约12至16杯)的水分以制造奶水,但不宜一次饮太多或太快。今次彭医师介绍以下几款可以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食疗药膳,并能补中益气、健养脾胃及润心肺,在准备及开始喂奶时已可以饮用。

红枣山药粥

材料:红枣20粒、山药1两、米适量

功效:健脾养血

制作:红枣去核。将山药洗净,放入汤煲内加入白米和约2升水,浸泡约30分钟。材料煲滚后,加入红枣,待水再开后转中小火熬约1小时成粥即成。

黄蓍花生木瓜鱼尾汤

材料:黄蓍3钱、花生4两、木瓜1个、红枣10粒、大鱼尾1条、瘦肉8两

功效:益血增乳

制作:大鱼尾用姜片煎香,瘦肉汆水,花生用清水浸泡1小时,木瓜去皮籽、切件,红枣去核。将黄蓍洗净,放入汤煲内加入约3公升水中浸约30分钟。煲滚后,加入所有材料,待水再开后转中小火熬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猪手黄豆通草汤

材料:猪手1对、黄豆4两、通草5钱、瘦肉8两

功效:健脾通乳

制作:猪手和瘦肉汆水。黄豆用清水浸泡1小时。将通草洗净,放入汤煲内加入约2公升水中浸约30分钟。煲滚后,加入所有材料,待水再开后转中小火熬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通草金针丝瓜鲫鱼汤

材料:通草5钱、金针5钱、丝瓜1条、鲫鱼1条、瘦肉8两

功效:解郁下乳

制作:鲫鱼用姜片煎香,瘦肉汆水,金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丝瓜刮皮、切件。将通草洗净,放入汤煲内加入约3公升水中浸约30分钟。煲滚后,加入所有材料,待水再开后转中小火熬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穴位按摩帮下手

对一些乳汁分泌量过少,分泌时间较迟者,可在乳根穴、膻中穴、太冲穴或足三里穴位按摩。以下4个穴位每日都可按3至4次,一般每个穴位按3至5分钟,按对穴位应有得气(酸麻胀痹)的感觉。

1.乳根穴

位置: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

效用:缓解治疗乳痈、乳汁少、乳腺炎等

2.膻中穴

位置:两乳之间,胸部正中位置

效用:主治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

3.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效用:疏肝理气、调畅气血

4.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效用:理脾胃,调气血,可补后天之本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弘扬社会正能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