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5年前,二婶给了一坛酱 [复制链接]

1#

现在人饮食提倡清淡低盐,怎么健康怎么吃。平常人家也不用为吃喝犯愁。前几天想吃小时候过生日才能吃到的炸酱面,夫人迟迟不给做,怕吃咸了影响健康。

喜欢吃咸一点还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那时生活在农村的人家都不富裕,做菜盐是主要的调味品,酱油和大酱都是稀罕物。过年吃饺子有酱油蒜泥蘸饺子,那就是极好的美味了。记忆中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宁可咸了多喝水,不能淡了没滋味”。饭桌上顿顿能有一碟酱,蘸着萝卜白菜小葱等农家菜,就是下饭的好嚼物。没有人去考虑吃咸了会影响健康。

记得45年前的一个初冬的早晨,邻居二婶捧来一坛酱送给母亲。我们兄弟几个真是喜出望外,这一坛酱足以满足我们家一个冬天的餐桌了。六岁的弟弟看到黄橙橙的大酱,馋地用手指在酱里戳了一下,放到嘴里咂吧的滋滋响,在大人的吆吓声中躲到一边独自品味去了。二婶是黑龙江人有自己做酱的习惯,这坛酱就是二婶用黄豆和玉米两掺自己做的。

家里虽然有了这坛酱,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也是限量版地用小蝶盛上一点,这种限量不是怕孩子们吃咸着,为的是细水长流省着吃。蘸酱的菜大多是用水煮熟的母亲秋天晾晒的阴干白菜叶和萝卜缨,有时候切一盘家里腌制的酸菜,就能蘸酱当下饭的的菜了,看到孩子们香喷喷地吃着酱菜喝着粥,父亲总是唠叨地说,饭桌上有了这碟酱太费饭了!

最难忘的是过生日那天,母亲煮了一碗过水面,用一个鸡蛋炸了一碟酱,让我伴着面条吃。屋里炸酱的香味几天都没散去,过去很长时间了,一进家门好像还能味道大酱炸鸡蛋的味道。也许这就是现代人讲的妈妈的味道吧。

现在超市理各种酱品种类繁多,辣酱、鱼酱、肉酱、豆豉酱、芝麻酱等随处都可以买到,家里备几种酱也是常有的事。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很少有人家自己作酱吃了。出差到外地的餐馆吃饭,也喜欢品尝一下当地的酱制小菜。吃过各种各样的酱,但还是觉得当年二婶给的那坛子酱最好吃。现在提起来小时候吃的蘸酱菜,仿佛还能闻到一股清醇的酱香味,这种味道是超市里那些风味各异的酱品所没有的。

回到乡下,打听一下谁家还有这种自己用土办法发酵做的酱,再也找不到了。于是,二婶给的那坛酱,就是记忆中的美味,想吃小时候那种炸酱面,在今天却成了一种奢望,回顾妈妈的味道,只能在记忆中找寻了。

原创作者:布衣老刘头实名:刘胜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